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党纪学习教育·学条例 守党纪 |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
踔厉奋发新征程 | “人工智能+”加出发展新动能

年轻人的新风尚:莫让微信成“危信”

发布时间:2012-12-10  来源:CNTV  字体大小[ ]

  微信是这两年在手机用户中非常火的一款聊天交友工具。它不光能和朋友聊天、发信息,还有很多其他新鲜功能。微信好玩、方便,吸引了很多人,可也有人在玩微信的时候,玩出了意想不到的危险。

[焦点访谈]莫让微信成“危信”(20121209)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微信是这两年在手机用户中非常火的一款聊天交友工具。它不光能和朋友聊天、发信息,还有很多其他新鲜功能。微信好玩、方便,吸引了很多人,可也有人在玩微信的时候,玩出了意想不到的危险。

  玩微信:年轻人的新风尚

  微信是去年面市的一款新型聊天工具,使用者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和好友之间进行语音短信、视频、照片和文字交流。不到两年的时间,它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玩微信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新风尚。

  记者随机采访了超过30位市民,除了两位中年人不知道微信外,其他人都是微信用户。在微信里,查找“附近的人”就是通过手机定位,能搜索到距离1000米以内使用微信的人,而“摇一摇”能找到跟你同一时刻摇晃手机的人,如彼此愿意,就能加为好友互相聊天。年轻人交朋友大多讲究新鲜和缘分,微信功能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微信交友带来的杀身之祸

  通过定位功能来找人,是手机微信这个新型交友平台和以往其它交友方式的根本区别,但现在大家都习惯于享受这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便捷和乐趣而忽略了使用者的复杂性。微信有一个位置发现功能,在100米到1000米范围内,使用者能找到需要攀谈的对象,作为交友来说是很好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拉近了被害人和犯罪分子的距离。

  徐小红今年36岁,是昆明一家服装店的老板,离异后一直独自生活,今年2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通过微信的定位功能发现并结交了一山东籍男子尹某,两人很快结成了男女朋友。

  其实,徐小红的这位男友已经有一位交往多年的女朋友,玩微信只是为了排遣寂寞,他并没有跟徐小红长远在一起的打算。但微信上的你来我往,却让徐小红彻底放下了防备。在和尹某交往不久,她就向尹某透露,自己有一笔50多万的拆迁补偿款,此时尹某因为生意失败急于用钱,这让尹某打起了这笔钱的主意。

  5月24日21点33分,徐小红离开服装店下班。此时,尹某和他的两名同伙已经带好头套,埋伏在徐小红店外停车场内等待着她。三人逼她说出银行卡密码,但是当他们去拉受害人的时候,受害人就惊叫起来,他们就把受害人脸部压在水沟里面,受害人就溺水身亡了。

  徐小红怎么也没想到,微信结交的缘分带来的竟然是杀身之祸。

  微信有危险,使用需谨慎

  今年以来,通过微信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据统计,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杭州警方共接到与微信有关的诈骗、盗窃案件近20起。重庆市公安局和广州市公安局都在其官方微博上特意提醒使用微信的年轻女性注意安全。那么,与以往的QQ和电信犯罪相比,刚面市不久的微信为何如此频繁地成为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呢?

  业内人士指出,微信绑定在手机上,用手机随时随地可以登录;微信倡导导入通讯录好友,真实名字、真实照片,给人感觉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社区,大家的提防心理会小一点。

  其实微信中的个人信息同样是真假难辨,28岁的云南蒙自青年彭某是个微信迷,对微信的产品特性了如指掌。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有多个微信号,其中有一个微信号竟然是冒充女生注册的。

  彭某已失业一年,房租、车贷已经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用 “李婷”的假身份,彭某只搜索有钱人,如果对方不符合他所认定的条件,就立即删除。不久后,彭某在众多微友中锁定了一个目标王某。

  为从这条大鱼身上搞点钱花,彭某进行了周密的策划。他让女朋友杨某冒充“李婷”去跟王某见面,然后实施麻醉抢劫的计划。彭某把十片安眠药磨成粉末交给杨某,让她趁机在聊天过程中下药。

  就这样,王某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光了混有安眠药的啤酒,两人于19点55分离开酒吧回到了王某的车上,十分钟后,王某就昏迷了。随后赶来的彭某抢走了王某随身携带的欧米茄镶钻金表、金首饰、手机、现金等,折合人民币317600元。所幸的是,彭某和杨某在案发第二天就被警方抓获,除15000元现金外,其他赃物都被追回。

  警方提醒,在使用微信时一定要慎重发布个人信息并在确认对方身份和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见面,使用过程中及时关闭手机定位功能。

  被骗财、骗色甚至丢掉生命,有网友就这样说,“微信有危险,使用需谨慎。”“微信微信,只能微微信。” 2年,2亿多用户,说明微信深受用户的欢迎,但一个个案例提醒人们,微信在给人们带来快乐和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今后,像微信这样的聊天工具还会层出不穷,在使用它们的时候,如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不被侵害,这是使用者、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都要面对的新课题。

社会观察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京贸中心)二层15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